台灣的快樂指數(Well being)
最近看到一則 新聞 ,調查各國人民的快樂幸福指數(Well being) 最快樂國家和地區 (部分排名) 1 丹麥 2 芬蘭 3 挪威 4 瑞典 4 荷蘭 .... 這些國家都是北歐的國家,但調查的機構寫得很模糊,上網搜尋了一下發現很多機構都有作這樣的排名調查。其中知名的 Gallip(蓋洛普) well being 這個調查 http://well-beingindex.com/findings.asp 算是比較長久的一個調查。很多人應該會想知道台灣的排名到底在哪裡,其實這排名會因為調查的方法及統計的比重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不用看應該就可以知道台灣絕對不會事前十名的榜單內。 對於人民生活是否快樂,只要你是有再工作,有接觸人群就能感受到不同人門的不同生活節奏。台灣比較嚴重的問題有:國家認同的問題,有南北差距,有少子化這些都是目前當前很明顯可以感受到的問題。台灣身為一個海島型經濟的國家,經濟為出口導向受全球化的影響很深遠,面對的競爭也是全球化的競爭,人民的壓力可想而知。至於排名只是要告訴這個政府,比較起來我們的人民是有多麼的不快樂。 對於快樂感的定義,各國有不同的定義 不丹 這個國家喊出「 快樂力 」這國家相較於北歐各國的所以遠遠落後,但人民快樂程度卻超越大多數的工業國家。2007年不丹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400美元。但在06年發表的「全球快樂排行榜」,不丹卻名列第8位,位列亞洲第一位,一般相信,這是因為不丹提倡以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代替GNP,強調心靈富足比金錢重要。 不丹森林覆蓋率72%。名木花草聞名於世。工業以生產日用品和食物加工的小型企業為主。農業和林業為經濟主導,74%就業人口從事於農、牧、林業。 各國人民對快樂的定義不同,美國人從表現自己,個人成功,社會地位獲得成就感。日本人從孝順父母,跟同事相處融洽,完成社會責任,獲得滿足。工業化國家人民幸福指數,跟二次大戰結束後沒有大的變化。經濟的進步帶來人民生活的富裕,但是並沒有給人們帶來相對的快樂,從二次世界大戰到現在沒有太大的改變。 大陸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創業當總裁的機會,台灣的年輕人只求有個工作不要 22K。大陸的年輕人每個人都是離鄉背井出來外地工作,有著不可失敗的壓力。而台灣的年輕人或許說不爭氣,但也可以說是因為台灣已經沒有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