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寫blog了,可能事太忙,也可能是沒有可以好好靜下來的可以思考的時間,這兩天老爸老媽及老婆都跑出去玩,生活上安靜了許多。
最近這幾天因為這則新聞,及工作生活上得感受,讓我對「無米樂」這部紀錄片有興趣起來。
網路上的相關資訊[1][2]
記得小時候,我的家庭是以務農為主的家庭,大概小三的時候放假就常常被逼迫到田裡幫忙,當時年紀小只覺得這種工作苦悶又無聊,對於一個九歲的小學生而言,那是一種非常令人沮喪的工作,因為鄰居同學之間較好的朋友,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勞工或是雙薪家庭,只有我家還在務農。
年紀大了一點之後,大約在國一,進入了青少年的叛逆期,相對的也是心智大輻成長的階段。爺爺及奶奶一樣還是一樣辛勤的在田裡工作,只是奶奶偶而會說有空就來田裡幫忙,爺爺體力已經不如從前了,這時候有時下課後沒有輔導課就會去田裡幫忙,但工作的感覺就與之前的感覺不同,越來越熟悉作業的模式,工作也越來越順手,幾乎只剩開車及疊菜[1]不讓我動手。在寒暑假時,晚上會去果菜市場幫忙拍賣(其實也不知道要幹什麼),但讓我了解了原來有一群人晚上2點就在準備早上傳統市場上須要的蔬菜。
在務農的過程中,種植稻米是最不好賺的因為他的價格永遠就是那麼低,蔬菜的價格可就很有競爭力的,通常在老天爺賞臉的時候,一公斤可以賣到快100元,但盛產時有時賣不到10元,記得有幾年不知道爺爺怎麼算的,耕種了好幾分的,每日的產量竟然可以達到1000多公斤,但一千多公斤常常是只有兩各老人偶爾加上一各小孩子,從早上天未亮收割到大太陽出來,中午約休息4小時,下午2點繼續收割直到當天的所有農地的作物都收割完成。
後來,真的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在那麼好了,但也不忍心讓農地荒廢,就只好種種水稻,最多指使除除草撒撒農業,只是為了讓自己的有事情做。
台灣的農業在加入WTO後,並不是沒有競爭力,但因為老人家你說叫他們在花精力去創新,去學習那可真是為難了他們了。所以每次只要看到老農民在田裡辛勤的工作,就會想到以前的種種。就連最近看到這各小小的紀錄片(美濃龍肚國小的教學案例)也有分莫名的感動。
看到電視上,一些不做事的人天天在那坐著說他們過的很辛苦,讓我感慨原來都市與鄉村的城鄉差距果然不小,否則在價值觀上不應該有那麼大的差異的。
尊重傳統不代表守舊,追求現代化的過程間是否有遺失了什麼在我們的身邊?很慶幸我小時候能有這樣的體驗。
[1]為了到傳統市場上有好的賣相,對於蔬菜的排列擺設非常的注重因為他通常直接影響拍賣時候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