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書:
不想買的看下文,我看過書的內容,幾乎差不多是網路上收集到的。
〈全民練氣功〉文/李鳳山
平甩功 甩出健康與幸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n/16/life/family-1.htm
其實甩手功在好幾年前就已經流行了,但是有的甩手功,女性生理期不能練;有的甩手功,孩子太小不能上手,也不能練;有的則是年紀太大,關節比較硬化的時候,也不太能練。所以,我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將甩手的方式更簡單化了。
我們的「平甩功」出自兩大系,一為達摩老祖的「易筋經」,一為張三丰祖師的太極功,主要在「平」的意境上多下功夫。「平甩功」能讓氣血到達四肢末梢,排出不潔之氣。而且基於十指連心的道理,氣血會回流循環到五臟六腑,使全身氣脈暢通,筋骨鬆開,使全身靈活、有彈性。這個功法學起來很簡單,而且經過持恆鍛鍊,可以改善各種身心病症。
平甩功的特點:
許多的甩手功有練習的禁忌,而且不是什麼人都適合練習。但是「平甩功」不同,它乃是經過梅門多年的體證,屬細水長流型。在動作上講究寧可慢不要快,練的時候全身放鬆,手自然擺動;但雖說是放鬆,又鬆中有動,而非完全的靜止;動中又有鬆,也非用力的動態,所以是一種很細緻的運動,而且陰陽調和、剛柔並濟。此外,練習時只要呼吸自然就好。
平甩功的反應
痠痛麻癢脹 就在排毒
剛開始練習「平甩功」,可能會出現「痠、痛、麻、癢、脹」這五種排毒效應的感受,我們稱之為「五感」。
●「痠」:平甩時,在關節、腰部、頸部、背部、手或胳臂產生痠的現象,多是因為平時累積勞累的緣故。一個人若是長期過勞或緊張,會造成元氣受損,抗體也會相對減弱。透過平甩,可以很快的把這種累積甩掉。
●「痛」:出現痛感,是因為累積太久,以致於某些部位已經全然不通或幾乎已經不通了。沒有鍛鍊的人,在一般循環下,每次氣血循環到那些不通的地方,就會自動躲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阻礙。「礙」有兩種現象,一種是身體的堵塞,一種是心理的掛礙。身體和心理的阻礙,必須相提並論來調整,才能更見其功。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功法加上持恆的練習,就經常會有力不從心的現象。
●「麻」:麻的現象有兩種,一種是在打通的過程中,遇到原本有阻礙的地方,因為氣不斷的去通它,所以產生了痠麻的感覺,這是可喜的現象,因為如果沒有去疏通這些有阻礙的地方,它就會堵住,堵到最後,就會變痛了。另外一種則是「麻木不仁」,意思就是每次氣經過某個地方,感覺好像那裡空了一塊,似乎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經過,這種現象相當危險,因為氣血若是不能通過,就會變成瘀血,瘀血久了,就會腐壞,若碰到細菌感染,也容易變成「癌」。
●「癢」:甩手時感覺到「癢」,是因為氣到了!這種癢,是完全從裡面發展出來的癢,搔也搔不到癢處的癢,這是可喜的現象,表示功有練進去了。
●「脹」:脹的感覺通常出現在身體的末梢,這表示回流不夠好。身體若是不暢通,心就不暢通。身暢而後心暢,心暢而後身更暢,身心是相互輝映的。一般人身體出了毛病,很少能繼續保持心情愉快;情緒低落,也會造成生命力降低,抗體衰弱,免疫功能消失的現象。但是只要持恆的平甩,就可以改善回流欠佳的現象,使得身心舒暢。
平甩功的鍛鍊
動作說明:
1.雙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
雙手舉至胸前,與地面平行,掌心朝下。
2.兩手前後自然甩動,保持輕鬆,不要刻意用力。
3.甩到第五下時,微微屈膝一蹲,輕鬆的彈兩下。
練習原則:
1.一開始就要培養一種心境:不取巧、不求快、不貪功。
2.腳踏實地,呼吸自然。
3.雙手在前面始終擺平,微微舒指,高度不過肩。
4.身形中正,左右平衡。
5.蹲的時候,保持膝蓋彈性,視個人放鬆狀況,可高蹲亦可低蹲。
6.速度和緩,保持規律。
7.每回至少甩十分鐘(約五百下),一日甩三回。若能一次持續甩到三十分鐘以上,效果更好。
8.練完之後,慢慢喝杯溫開水,更有助氣血循環、氣機穩定。
平甩功的效果
●甩五百下大約十分鐘,第一個十分鐘可以達到渾身的循環,第二個十分鐘開始進入我們身體過勞之處,第三個十分鐘開始調整病灶,達到以柔克剛的境界。
●平甩時,因為放輕鬆,保持四平八穩,全身上下不用力,自然而然可練出韌性和彈性,體會「在有力中無力」、「在無力中有力」的意境。
●平甩的屈膝動作,非刻意負重與用力,要保持輕鬆,因此長期鍛鍊之後,膝蓋會更靈活有勁、不老化,甚至退化的關節也會活化開來。
●每甩第五下蹲一蹲,鬆中帶沉,一沉到底,讓人不會心浮氣躁,也不會因為不斷地動而變得身體緊張。這個規律性,使人動靜合一,自然集中,日久漸能進入高妙的神定狀態。
● 整體來講,十指充滿而後感傳,由感傳而循環,因此,五臟六腑很容易得到滋養,甚至受損的臟腑也會得到修復。即使是年紀大的人,只要用心鍛練,就可以消除許多老毛病和老人病,達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Q:要練多久,身體才會有明顯提升的感覺?
A:這裡面有個小學問,氣功不論好壞,只要了解其理論基礎,每個人都能夠把氣功練得很好。有句話說:「每日十分鐘,十年不得了」。不管是有沒有時間,或是自己很懶惰,只要每天能夠花十分鐘,就能夠見效。不管是運動、氣功、打拳,最重要的就是循環,循環一好,其他的緊接著就好起來了;如果循環不好,其他的都不用說了。所以能夠每天持續不斷,在個人睡眠的前後練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保證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平甩功Q&A
Q:飯後多久才可以開始練功?
A:空肚子練的效果當然是最好,尤其初學者盡量不要肚子飽飽的就練。但是,「平甩功」是一個平和的功法,練了一段時日有相當火候之後,就是吃飽了也可以練習,反而會幫助消化。平日練功掌握一個原則──有時間就練,隨時隨地都可練。
Q:「平甩功」與一般運動有什麼不同?
A:一般的運動,只運動到外在的筋骨與肌肉,不易深入五臟六腑。此外,運動時多半需要使力,全身肌肉緊繃,而非放鬆,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平甩功」練習時全身放鬆,因十指連心之理,很快就能氣達末梢;又因微蹲兩下,可使氣沉至腳底;再加上慣性的擺動,使氣血能夠回流五臟六腑,不但刺激到頭部,還能按摩臟腑,達到全身氣血暢通的作用。
Q:平甩的時候發現左右不平衡要怎麼辦?
A:左右如果有不平衡的問題,是「筋」與「骨」的問題,要用「心」協助有障礙的一邊,以強的去遷就比較弱的那邊。一般來講,每個人的左邊跟右邊都不太一樣;有的人就是右腳比較笨,左腳比較靈活;有的人就是右手比較笨,左手比較靈活,大家差不多都有一點「半身不遂」。如果我們沒有鍛鍊,在功法上規律的去製造一個永恆的良性循環,它就會一直累積掛礙,到最後,就變成真正的半身不遂了!
------
補充:「全民健康甩」普傳手冊http://www.meimen.org/health/wonder/wonder-main.html
如何練習平甩?
每回至少甩十分鐘(約五百下),一日甩三回。若能一次持續甩到三十分鐘,效果更好。練完之後,慢條斯理的喝杯溫開水,更有助於全身氣血循環、穩定氣機。
動作說明:
1.雙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呼吸自然。雙手舉至胸前,與地面平行,掌心
朝下。(圖A)
2.然後讓手像鐘擺似的自然往後甩,甩到哪裡算哪裡,保持放鬆,不要刻意用
力往後抬。甩到舒服的位置,利用慣性,把手甩回胸前。雙手輕鬆打直,保
持平行,五指微微舒展。(圖 B)
3.甩到第五下,手往後甩的同時雙膝微微下蹲,輕鬆的上下彈動兩次。(圖 C)
練習原則
1.腳踏實地。
2.雙手在前面始終擺平。
3.左右平衡。
4.手不必刻意往後甩,每次讓它自然落下來即可。平甩的特點,從一開始就養成不取巧的態度。
5.每甩到第五下,膝蓋保持彈性,蹲兩下。
6.蹲的時候,視個人放鬆狀況,可高蹲亦可低蹲。
7.速度不要快,始終保持輕鬆,否則甩快了反而會有緊繃之感。
8.每日至少三十分鐘,以十分鐘為一個單位來緩衝初步練習時,可能產生的四肢酸麻的現象。
平甩的效果
◎ 第一個10分鐘可達到渾身循環,第二個10分鐘開始進入我們身體過勞之處, 第三個10分鐘開始調整病灶,達到以柔克剛的境界。
◎ 可練出韌性和彈性。
◎ 膝蓋靈活有勁、不老化。
◎ 鬆中帶沉,不會心浮氣躁;動靜合一,自然集中。
◎ 對於常年老毛病及老人病,只要用心鍛練,一招平甩即可獲得極大改善,真可謂一通百通是也。
◎ 平甩要當「功夫」練,練到內外平衡,十指連心,便可達到脫胎換骨的效果。未來學習其他功法時,也更容易體會了!
--------
甩手治百病
1、甩手療法
甩手療法是我國文化精華之一,對各種疑難症有很好療效,不妨一試。但貴在堅持。它有充分的理論根據。甩手時,要身體站直,腳伸直,腿稍彎,肛門上提,腳趾用力抓住地下,兩腳距離等於肩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搖甩,向後用點氣力,向前不用力,由隨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懷邪念。只默默數目,開始由二三百起,逐漸做到每次一千多至二千多次,甩手運動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健身運動。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癒,效果驚人。甩手學會易,效果快,所有慢性病大多可以治癒,關鍵在於勤習。
甩手原名「達摩易筋經」,有十二卷,名氣很響,很多書提到它,但早已失傳,現在發掘出來,是中醫最可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之一,可惜不易為很多人所了解。
2、甩手特點
「上虛下實」動作柔和,精神集中,兩手搖動。這樣可以改變體質上盛下虛的狀態,使下部堅固,上身輕鬆,疾病自去。
針灸推拿有反應,甩後更有反應。反應就是氣血在起變化,反應規律是胸腹鬆了,腳生熱了,四肢末稍原來血液不足地方皆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呃、放屁、酸麻、冷熱、蟲爬蠕動等等。病區反應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不斷勤習,堅持有恆,對改善體質,毫無問題。
3、甩手治癌
中醫認為「氣血」有了問題,百病叢生,從量變到質衰,反之,「氣血」通暢,百病自去。根據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變氣血,改造體質。
甩手幾個月,可治癒半身不遂及肺癌。
癌到底是什麼?癌與瘤都是氣血的結聚,經絡阻塞不通的結果。由於血液流轉緩慢,質量、淋巴、粘液、胞汁等變化,由於血液動力功能不足,熱量不足,就排不出去,消不脫。甩手後胃口開,新血增,肩胛勁,上部負擔(僵硬)解除,腹部橫隔膜,因甩手而升降活躍,使腸胃間韌氣發生,腎間動氣有興奮與抑制作用。到了血液產生熱量,有利於吐故納新,補氣益血。
如果是肝硬化晚期腹水也能治,肝病是氣肌不舒,有積水,不能排出,影響胃、脾、膽等,而甩手,一甩馬上打呃、放屁,好得很,中醫理論是三焦通了,新陳代謝改變。
硬化了,還能改變嗎,主要氣血動力不足,甩手一張一馳,使氣血活躍,一面開胃增新血,及通竅,毛孔開,肝就從停滯狀態逐步新生。沒有硬,也沒有塊,硬變軟,甩手的貢獻是能使「硬化」的肝產生新生作用而變軟,是中醫的一個傑出的創造發明。
4、甩手治眼病
患高血壓影響了眼睛,經過甩手後,血壓回復正常,眼鏡也可不用。
眼睛有沙眼、有色盲、眼皮上生小瘤。甩手後體質增強,體重增加,眼睛也沒有毛病。
甩手後普遍規律是:能走路、能睡覺,證明新陳代謝起了變化。
5、甩手治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中風、高血壓、關節炎往往在一起,這個就是身體內部氣血不平衡,影響流轉分佈,使經絡、肌肉、骨節起了變化。
特點是兩邊脈不一樣,一邊高(多),一邊低(少),有的每分鐘相差二十跳、十跳,而往往一邊手腳就有酸、痛、麻木的反應,實質上,上下往往也有問題,上而充血,下而血氣走不到。甩手對這個病有特效,為什麼?甩手不獨能治,而且還可以防止中風的前兆。
中醫有「脈從跟腳起」的講法...甩手之所以有作用,在於甩手後脈有變化,脈代表五臟六腑。半身不遂是頭重腳輕即上實下虛。
6、甩手與脈的變化
按脈是中醫一大發明,古代醫學家對脈理作了很精細的工作,有輝煌成就,從脈的變化中可以了解五臟六腑的變化,體質的強弱。甩手之所以能冶病,關鍵在於能改造體質,既然能改造體質,當然也從脈理反映出來...。
1、心臟病、高血壓,一般脈浮高,太快,血壓提高,跳得越快。因此,心臟病與高血壓是密切聯系的,正常的脈是六○至八○勻長有力而深。心臟病、年老體弱的脈低是六○而微弱,低血壓脈散弱。
2、血液病,淋巴病,一般脈慢弱,有的按之不動,有的左右不一樣,兩邊脈的矛盾,血流也有矛盾。
3、半身不遂,中風的人往往脈兩邊不一樣,有相差每分鐘二○跳,與關節有關,一邊不通,一面壓力增加。
脈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氣,氣就損失,是血分的不足。甩手能夠補血,就有控制氣的作用。從按摩腸胃等處增加運動,對於吸收營養上去補,脈跳太慢的,是血流轉有阻礙和血量不足,甩手後四肢在運動牽動背、胸、腹,阻礙打通了,淤血趕走了,當然腳也正常了。脈的改變是經路的改變,脈從腳跟起,甩手重心在脈,腳用勁,如老樹生根和打柱一般打下去,使腳裡的氣血起了按摩作用。因此通達全身,肌肉、皮膚,骨節,通通都不難改變。「上三下七」上虛下實,而更加明確地規定虛實的程度和用勁的比例。
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裡三分,腳裡七分,出手三分是虛,回手(下來)七分是實。
初做腿部隱隱作痛,要盡量忍耐,做完不久則覺得腳步輕鬆,百病消除延年益壽,請堅信不疑,每日做「有恆為成功之本」
實用推拿法
1、胃痛、消化不良:雙掌重疊,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推摩一百次,再逆時針推拿一百次;按壓合谷及梁丘穴各九次。另外空腹時,做瑜伽貼腹式,其法如下:盤坐或站立微彎,先吸滿腹部,呼五分,摒氣,腹部上下運動,以能貼腹推擠至背為佳。此法曾試用二○年胃病患者,不藥而癒。
2、暈車暈船:按壓雙手內關穴(手腕橫紋上二吋、兩筋之間),並在登車之前以〞苓桂朮甘湯〞填滿肚臍,貼上沙隆巴斯。
3、咳嗽:按壓天突穴(在胸骨切跡上緣正中)多痰壓豐隆穴(外踝上八吋)有嘔按內關。
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